笑蜀專欄:必須管住公權力的嘴
-A
+A
風傳媒作者笑蜀專欄 | 風傳媒 – 2016年5月30日 上午7:46
近日網傳一則聲明,據聞出自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理事、軍事科學院外軍研究部部長王衛星之手,抗議新浪亂改其文章標題,從《起底蔡英文》,改成了《新華社:單身致蔡英文政治風格極端》。聲明痛斥新浪不懷好意、手段卑劣。
聲明未知真假,因筆者到新浪微博核實時,原帖已經刪除。但如果是真的,則未免矯情。不妨對比王衛星原文:
「從人性的角度分析,作為單身女政客,她沒有愛的情感拖累,沒有‘家’的掣肘,沒有子女的牽掛,在政治上的行事風格與行事策略,往往偏向情感化、個性化、極端化發展,政治權術上則在戰略方向上考量少,戰術細節上考量多,短期目標所示到極致,長期目標則較少顧及。」
不難發現,新浪標題系從王衛星原文提取,有所強化,但並非扭曲,符合作者原意。如果不是文章發表後引來軒然大波,如聲明承認的「網上議論很多」,相信作者會欣然接受。只不過在輿論壓力之下,如後來網友點評的作者「心虛」了,為了卸責,這才站出來對新浪倒打一釘耙。
引來軒然大波的直接原因,是原文赤裸裸的「單身女性原罪論」。這既反映了作者跟現代文明的隔膜,毫無平等意識,更反映了作者對臺灣的無知。臺灣社會在意識形態上是比較偏左的,即對公平正義特別敏感,尤其在女權問題上。正因為如此,王衛星一文既出,臺灣媒體即爭相報導,朝野立委同仇敵愾。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就表示,大陸雖然經濟上逐漸發揮影響力,但對於自己的文化素養,可能還是要再多加強一點,「對於這種充滿歧視的語言,整個國際社會非常不齒」。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則表示,這除了凸顯大陸的不文明和落後外,沒有任何意義,「在所有文明國家都知道,性別、信仰、宗教有些東西都是要尊重的,單身是自由,和能力操守無關,如果大陸用此作文章的話,得罪的不是只有蔡英文一個人,得罪的人可多了」。
也就可以理解,為什麼王衛星的文章發表不久,即遭大陸官方從網上刪除。顯而易見,王衛星的文章屬於言論上的「空包彈」。當年的「空包彈」曾激怒整個臺灣社會尤其中立者,成了李登輝的政治提款機。王衛星的文章則起著同樣的離間作用。即便從大陸官方的立場講,這也屬於嚴重的政治事故。
性別歧視的確令人不齒。但這裡更該追問的是,為什麼大陸官媒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?為什麼管不住自己官員尤其現役軍人的嘴?
這樣的低級錯誤,其實早不止一起,戴旭、羅援等現役軍人就是例子。他們在輿論場上極其霸蠻,動輒「拼刺刀」。對外「拼刺刀」,跟外交部對著幹,不斷製造戰爭邊緣言論。對內「拼刺刀」,公然定性微博為「網路上甘嶺」,即公然宣佈網路戰爭狀態,把行使輿論監督權的千千萬萬平民網友視作國家的敵人。而他們的官方身份尤其高級軍官身份則等於暗示公眾,他們代表了軍方意志,甚至代表了國家意志。
羅援(左)與戴旭(右),身為現役解放軍,卻常在輿論場上「拚刺刀」。(網路)
羅援(左)與戴旭(右),身為現役解放軍,卻常在輿論場上「拚刺刀」。(網路)
官員尤其軍人言論上如此囂張,這在任何一個正常社會都是不可想像的。對比海峽彼岸的「張景森失言案」,問題就更清楚。蔡英文當選後宣佈人事預案,對張景森的政務委員任命即遭朝野激烈爭議。引起爭議的原因,就是張景森管不住自己的嘴,在臉書上放炮,說文林苑王家都更案是「史上最Kuso(惡搞)的一場社會運動」,以王家拿到政府巨額補償為由,暗諷當初聲援王家反強拆的社運工作者自作多情。僅此一言,張景森即淪為千夫所指。無論藍綠,都要求從內閣名單中剔除張景森,認定他不稱職。《美麗島電子報》一篇評論,即歎息張景森一貫輕狂囂張,口不擇言,「讓還未上路的蔡英文陷入危機」。也批評蔡英文「只看到他的腦袋,沒看到他的嘴巴」,自食其果。最後,張景森不得不以一篇長達三千字的道歉信,姑且了結這樁公案。
這在正常社會,其實是通例,即公民有言論自由,任何人不得侵犯。但官員沒有言論自由,現役軍人更不可能有。道理很簡單,不僅因為身份限制,個人意見往往容易跟國家意志、跟公共政策混淆,更因為官員尤其軍人背後是國家暴力,跟平民不對等,因而更須內斂,更須克制。官員尤其現役軍人輕易不能發言,萬不得已發言,也必須得到授權,也當如履薄冰,對其每個字每個標點承擔政治責任,負責一切後果。
但在中國恰恰相反,公民的言論自由沒有切實保障,以致動輒得咎;對官員言論包括現役軍人言論卻過度放縱,以致戴旭、羅援等將官,可以一直語不驚人死不休,怎麼極端怎麼聳動怎麼噴,完全不計後果,不考慮公眾感受。公權力在中國不受約束,也表現為公權力的嘴不受約束。這一切當然不會沒有代價,自己人的挖坑、設局、綁架都由此而起,類似王衛星「單身女性原罪論」一類的言論「空包彈」,也就在所難免了。這也是公權力不受約束必然付出的代價。如果僅僅公權力自作自受,也就罷了,問題是社會不可避免地被拖累,不可避免地要遭受無妄之災。
拿開封殺公民言論的手,管住官員的嘴尤其現役軍人的嘴,這是中國言論場上一個緊迫的任務,也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大步。
*作者為獨立學者,前《南方周末》評論員,本文原刊FT中文網,作者授權轉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